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不被监控的特权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失灵。毕竟,车撞人、人死是难免的。中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铝公司”,601600.SH)原副总裁、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中铝公司”)原总经理(正处级)李东光先生的一生,直至入狱,权力与寻租紧密交织。近日,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得对李东光的有效判决。裁决确定,针对他的所有七项贿赂指控均与特权有关。自2002年起,中国政府对氧化铝进口实施限制。唯一具有一般商业进口资格的国有企业lumina 包括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公司”)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及其他六家本土公司。国内其他企业若想获得氧化铝资源,只有两种选择:直接从上述八家企业购买、外包代理进口、或者依靠与拥有进口权的企业关系密切的中间商。自2005年以来,具有进口资格的公司数量已增加至20家,但监管仍然严格。直到2013年7月,氧化铝进口限制政策才放宽,氧化铝进口许可证的网上自动申请成为可能。正是在过去十年,特别是在氧化铝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铝公司等一些有话语权的企业高管利用自己的特权谋取巨额利润。这也是李东光(省级)、中铝原总经理孙兆学(副部长级)相继被立案调查的原因。我2015年底,李东光因受贿罪被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年。成本约为1795万元。 2016年初,在法定期限届满之前,李东光没有提出上诉。中铝曾因连续几年亏损而被称为“核心公司亏损王”。据中铝2014年年报显示:同年,该公司巨亏162亿元,打破了此前A股公司的亏损纪录。 2015年,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对中路科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组发现,中铝公司利益输送存在严重问题,部分领导内外勾结,剥削其他领导。李东光事件首先暴露了这个中央企业内部的腐败和榨取权力租金的典型手段。李东光《游戏中铝公司成立于2001年,同年,中铝公司作为大股东成立。根据相关法庭文件,中铝公司成立时的持股比例为95.92%。2001年12月,中铝公司持股比例变更为44.35%。2014年9月,持股比例降至38.56%。中铝国贸中铝公司原为中铝公司全资子公司,2004年6月,中铝公司将中铝国际贸易股份转让给中铝公司,中铝公司持有中铝国际贸易公司81%的股份,中铝公司成立于2001年,下设9个部门,其中1个职能部门是中铝公司和中铝公司的营销部门。事业部是两个品牌,一个团队,事实上,前者承担了后者的所有职能,分别是。负责销售中铝所有产品。中瑞科国际贸易作为中瑞科的代理,负责所有进出口业务。李东光先生,1960年出生于河南省蓟县。毕业于鞍山钢铁研究院冶金机械专业。 2001年3月,年仅40岁的李东光先生被任命为中铝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 2004年,他升任中铝公司国际贸易部总经理,并被任命为中铝公司贸易与市场部部长,即中铝公司营销部总经理。 2013年5月,李东光出任中铝公司副总裁,同时兼任中铝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六个月后,2013年11月19日,中铝公司宣布,李东光因个人原因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第二天,它据透露,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以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对李东光刑事拘留。同年12月15日,司法机关以涉嫌受贿罪将其逮捕,关押于当地青县看守所。据内部人士透露,李东光在中铝系统内拥有巨大的权力,特别是在氧化铝的营销和收购方面。一般来说,需要氧化铝的公司必须得到自下而上的批准。首先,他们向中国铝业子公司提交供应请求。子公司确定供货数量并报告给中国铝业营销部氧化铝部门。氧化铝部审核批准结果,并向营销部经理助理汇报。副总经理批准并向李东光总经理报告。事实上,最终决定权在于事情全由李东光一人承担,他经常主动组织下属解决相关公司的需求。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更难以监控。根据中铝内部程序,年度和长期需求合同必须提交中铝总统办公室批准,但李东光仍然拥有决策权。只有李东光才能决定临时追加合同。李东光的权力在氧化铝进口受到限制、氧化铝需求过剩的时期得到了增强。据涉案人员称,不少被告企业凭借其言论获得了巨大利益。中铝公司作为国内铝行业的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拥有本质的政治优势,但长期亏损却难以挽回,一度位列亏损核心企业名单之首。原因是不仅是铝行业产能过剩,还有中铝公司管理不善甚至造假。 2014年9月15日,李东光被立案调查一年后,中纪委宣布,时任中铝公司总经理孙兆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系统调查。有媒体报道称,孙兆学先生与李东光先生之间发生了利益转移。不过,李东光诉讼中的法庭文件并没有提及李东光和孙兆学之间有任何利益转移。 2014年12月23日,中央纪委调查发现,孙兆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额贿赂,并与他人通奸。按照有关规定,经中央委员会审议决定,给予孙兆学开除党籍处分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批准。监察部报请国务院批准给予行政撤职。涉嫌犯罪或举报将发送给执法当局。同年12月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孙兆学案进入侦查阶段。孙兆学的简历显示,除了担任中国铝业公司原首席执行官之外,他还担任过中国黄金集团首席执行官,并拥有22年在山西省工作的经验。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孙兆雪案件的具体细节。继孙朝学、李东光调研后,中央第十三巡视组于2015年6月30日至8月30日对中路科进行了专项检查。10月18日,中央巡视组向中路科汇报了检查意见。检查组表示,中路科存在管理不善、党风廉政、违规违纪等问题,导致公司内部诚信缺失。违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领导人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健康问题,例如公费出行或提供不合格的娱乐活动。决策违法、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动损失。利润转移问题很严重:一些领导人相互勾结并利用他们。中纪委公布巡视裁定后,查尔科随即实施新的人事调整。中国铝业总裁罗建川辞职。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谢伟志、监事张占奎、独立非执行董事马世恒也同时辞职。张占奎和马世恒的任期最初于 2016 年 6 月 30 日结束。dCourt 文件证实,Lee Dong-kwa吴先生在中铝公司任职期间从事能源寻租业务,从关联公司获取大量利润。消息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监察长举报的中铝公司部分高管与其他企业串通造假也与李东光有关。很多认识李东光的人都说他最大的爱好是高尔夫。据了解,在北京工作多年的李东光经常光顾首都多个高尔夫球场。李东光只自费打高尔夫球。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公共资金。 2015年7月,中铝公司公开谴责两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第一个案例中,李东光用公款组织了一次旅行和一次高尔夫旅行。报道称,2012年12月10日至13日、12月2日至2013年8月1日至23日,中铝国贸利用会议期间组织旅游、娱乐表演、高尔夫比赛、分销e公费高档纪念品,共消费276.81万元。中银国际商业公司三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严厉处分。此外,由于李东光被开除党籍并开庭审理,中铝公司合并诉讼,开除李东光党籍,并解除劳动合同。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尽管有这样的背景,李东光仍然对高尔夫充满热情。一些与他有业务关系的人爱上了他,并送给他一张价值不菲的高尔夫会员卡。司法程序显示,2008年上半年,北京中煤顺通国际煤炭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晓斌找到李东光,提出购买全部煤炭。umina以长期合同的形式从中国铝业子公司山北铝业购买。为了获得稳定的销售,销售渠道希望与中铝国际贸易签订长期销售合同。调查结束后,李东光先生表示,此次合作对中铝国贸的业务也将有利,并建议此次合作以定期内部会议的方式进行,并由公司副总经理具体安排。 2008年6月和12月,中铝国贸与中煤顺通公司签署了三份合同,实现了袁晓斌提出的合作。在双方合作洽谈过程中,袁晓斌得知李东光正在打高尔夫球,便安排下属王某缴纳37万元,办理了德坤乡村俱乐部的高尔夫会员卡。王先生将会员卡交给李东光先生他的办公室。 2010年夏天,为了延续两人的良好关系,袁晓斌得知李东光还有一张北京市海淀区万里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便用自己的信用卡在会员卡上充值了10万元。另外,由于氧化铝业务的需求,鑫恒集团总裁杨毅先生决定向BU李东光先生办理一张价值35万元的会员卡。南山集团再次登上行贿名单。向李东光传达利益的人中,不乏业内知名企业。法庭文件显示,向李东光行贿的人名单中还包括山东南山集团。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显示,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天南受贿案中,南山集团及其董事长宋作文成为其中一员。f 刘天南为最大受贿人,受贿总额达754万元。 2005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氧化铝供应极为有限。国内不少铝企都在努力争取供应源。南山集团产业领域涉及广泛,铝产业市场也是其发展重点之一。南山集团工业企业总经理程表示,由于氧化铝供应短缺,该集团电解铝厂当时甚至面临关闭。得知中铝国贸拥有氧化铝进口许可证,陈先生和另一名公司高管找到李东光,请求他帮助安排。为了尽快解决问题,程先生向宋作文先生请示,等待给李东光先生的汇款获得批准。宋作文批准后,程猛落实了给李东光寄钱的具体任务。陈先生通过南山集团财务部先后为李东光办理了三张银行卡,卡额分别为2万元、10万元、30万元。 2006年3月至5月,陈先生三次到李东光先生的办公室,商讨如何帮助他联系氧化铝来源。出去的时候,他给李东光留下了一袋礼物,信封里还有一张银行卡。此后,李东光没有归还三张现金卡,价值2万元和10万元的现金卡一直放在家里,从未使用过。收到南山集团的“礼物”后,李东光对这项业务十分重视。 2006年5月,他命令公司副总经理尽快从海外航线进口氧化铝,以便尽快向南山集团供应氧化铝。李东光先生将进口这批铝米娜。我特别建议,只要不造成损失就可以。上个月,南山集团所需的氧化铝从国外运回。中铝国贸与南山集团铝业公司签订合同,供应5万吨砂冶金用优质氧化铝。此次报价该产品解决了南山集团的燃眉之急。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一些铝行业官员处了解到,2005年至2006年的氧化铝供应短缺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一些没有氧化铝供应路线的中小铝企出现亏损或破产。另一方面,一些拥有氧化铝供应路线的铝企则利用这一机会赚取巨额利润,甚至成为行业巨头。
(编辑:加成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及机构提供系统蒸发散。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