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上市公司原则上公布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从经营管理角度看,三季度我国上市公司营收和盈利能力呈现进一步改善趋势,从微观上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上市公司A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整体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与此同时,新的生产力正在成为上市公司提高业绩的重要驱动力。总体来看,上市公司业绩明显呈现回升态势。根据上海华人协会的数据,前三夸脱其中,上市公司实现营业利润总额53.46万亿元,净利润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和5.50%。共有418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上市公司总数的近80%。销售额正增长的公司有3,182家,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有2,467家,销售额和净利润双增长的公司有1,957家。分季度看,上市公司三季度销售额和净利润同比增长3.82%,净利润增长11.45%,环比增长2.40%和14.12%。增速较上半年大幅提升,且各季度积极态势持续强化。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分行业来看,据申万第二产业统计,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0%以上的行业有48个(37%),为二季度以来的第二季度。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表明利润改善的行业数量正在增加。招商证券认为,三季度A股整体盈利和收入改善,受益于基数效应较低、部分行业供需结构改善以及价格上涨。主要行业中,信息技术增速相对领先,资源类产品、金融业利润改善。该机构认为,未来,得益于技术自主和逆袭,TMT和资源产品板块的增速将持续高位增长,支撑整体股票回报A.出口导向型行业盈利也有望改善。非金融部门预计将受益于第四季度的低水平持续改善。开元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所长孙金举表示,总体而言,与去年同期相比,三季度上市公司销售和利润增速有所改善,科技景气和流通改善双轮持续强化。从结构上看,科技和周期性表现突出,非银融资是盈利的最大驱动力。 2025年第三季度,非盟科技制造业利润增速环比大幅下滑,大幅跑赢营收增速。虽然整体业绩持续向好,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增加和新动能的不断崛起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结构性变化。沪中协数据显示,一季度至三季度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16万亿元。同期规模突破万亿元连续第三年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3.88%,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其中,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68家。市场整体研发集中度为2.16%,创业板、科创板、京交所的研发集中度分别为4.54%、11.22%、4.42%。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研发强度为5.21%,其中航空航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10%。前三季度,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上市公司数量进一步增加,总市值达107.32万亿元,其中电子行业排名第一,市值超过银行业,占比12.42%,同比增长近3%。从年初开始的积分。年初以来,通信和计算行业市值增长超过9000亿元。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证实了这一趋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特种电子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4%和20.5%,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和计算机及工业控制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9.8%、40.5%和98.0%。从车型到机器人马拉松,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全产业链的规模效应和优势不断凸显,不断注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与此同时,新的生产力正在成为上市公司改善业绩的重要驱动力。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研发投入合计2296亿元,同比增长9%。由于研发的大力投入,销售额和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和19%,利润贡献率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半导体行业浪潮,芯片设计和半导体设备净利润一季度至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82%和25%。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指出,A股盈利结构逐渐向行业集中 中国周期农业和制造业具有全球竞争优势。按2025年前三季度非净利润计算,A股实现利润总额中,金融地产板块占比超过50%,循环产业占比约四分之一,消费、TMT科技、先进制造、医疗保健占比分别为8.2%、7.2%、5.9%和2.2%。从动态来看,利润占比较10年前大幅增长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自行车行业和制造业。这也是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具有优势的领域。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此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