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10月20日文章,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XX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中共中央四中全会不仅是一次例行政治会议,也是中国领导人审视和调整战略的重要时机。会议将总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实施成果,为“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奠定基础。这次会议的主要意义不是它可能带来的变化,而是重申坚定和现实的态度。c 发展愿景。正是这样的愿景,才能让中国在全球不确定性中保持冷静,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劲发展势头。这次全会很可能包括“新型高质量生产力”、“一个大统一市场”、“高水平开放”等议题,体现了中国对自身发展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清晰思考。这些关键词体现了中国对创新驱动增长和全面现​​代化的双重承诺,也体现了中国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的战略认识。北京不是被动应对外部压力,而是以稳定发展、长远规划、民族振兴的理念为指导,主动塑造自身环境。中国“十四五”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尽管在全球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总量继续稳定增长,经济总量增幅呈指数增长预计将突破35万亿元。与以往不同,政府不再设定具体的GDP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可持续性和包容性。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标志着中国发展道路的重大转变。成果已经清晰可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目前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它在装机容量、电动汽车和绿色金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劳永逸地证明了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可以齐头并进。从部分来看,特别重要的是“大市场的统一”。这凸显了中国政府认识到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不仅是国内增长的引擎,也是全球公共产品。在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的背景下,中国持续开放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共同增长机遇。进入新阶段的“一带一路”倡议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将重点从基础设施拓展到数字互联互通、绿色科技和人文交流。 “十五五”规划将把“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改革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海外项目促进现代化。 “高水平开放”将这一理念进一步延伸到对外投资和国际合作领域。中国并没有从全球化中倒退,而是在全球化中前进。正在重新定义它。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北京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会议和平台,不断邀请合作伙伴分享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不再只追求数量,而是寻求促进联合创新的伙伴关系n 和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共中央四中全会重申了中国在日益分化的全球经济中的“稳定者”和“改革者”作用。基础设施仍将是中国韧性战略的核心,但其内容将更加现代化。该计划的下一阶段可能重点发展“新基础设施”,包括数字网络、智能电网、清洁交通和先进制造中心。这一变化不仅将增强中国的竞争力,也体现了中国将基础设施作为全面现代化支柱的愿景。城镇化、生态保护和社会保障将继续成为确保发展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毕竟,中共中央四中全会体现了中国对其治理模式的坚定信心。这表明改革创新开放可以在稳定和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框架内共同努力。我是。国际社会可能充斥着制裁、贸易紧张和政治疑虑,但中国可以通过长期战略决心克服短期波动。 “双循环”战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体现了这种韧性。中国不再封闭,而是构建独立与开放并行发展的缓冲体系,以更加强有力、更加自信的方式参与世界事务。 (伊姆兰·哈立德撰,郑忠译)
(编辑:朱晓航)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