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毛以荣 11月7日,债券市场“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已过去半年,科技创新领域资金流动加速。 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5月7日至11月6日,科技创新债券市场(以下简称“科技债”,包括银行间、交易所间科技债)呈现显着增长,共发行1186只,占年度发行总量的77%。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占全年发行规模的81%。 “今年科创债发行规模再创新高,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和价格效率同时提升,国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殷瑞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科技创新债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结构优化”的特点,已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发行主体多元化。今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科技创新债相关事项的声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提出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多项措施,以完善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健全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机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布《关于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并在债券市场设立“科创板”的通知》。在政策支持下,科技债发行规模迅速扩大,从政策驱动阶段转向市场深化阶段。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范围显着扩大,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加快,民营企业参与稳步提升,市场结构由传统的国有企业向多元化的原始结构进入市场。银行、券商形成规模化发行能力,成为首批受益者。例如,重庆三峡银行发行25亿元五年期科技债,支持科技创新金融机构积极性凸显。与此同时,股票投资机构正在从“被动投资者”转向“主动投资者”。君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江苏亿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相继推出科技债券项目,募集资金将专门用于“早期、小额投资、硬科技投资”,并将首先构建“债券”闭环。发行、投资、退出”。具体来说,募集资金将投资于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有效开拓资本资金中长期融资渠道。融资成本方面,科技股利率持续走高。5月份以来,创新债券一直稳定在2%左右。科技企业和创投机构发行的债券平均表面利率明显低于同期一般信用债券利率,形成明显的贴息,有效缓解研发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的问题。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认为,随着供给的逐步增加和配套机制的不断完善,债券发行资本投资机构的科技创新力度逐步加大。科创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活力有望在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的过程中进一步焕发活力。激励措施下,科技公司正在成为不断增长的科学、技术和创新债务的最大来源,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领域。科技债可以有效缓解这些企业的资金压力。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从产业分布来看,IT行业企业由于研发密集、市场认可度高,成为资金主力军。医药产品的临床试验周期普遍超过10年,非常适合作为中长期有效期的科技创新环节。特别是具有国家所有制历史的公司更有可能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受益于“双碳”政策和“绿色债券”标签。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强烈需求持续加大科普发行力度和技术债券。从债券期限来看,科技债主要满足中长期融资需求。期限整体分布更加均衡,一年期及以下期限的短期品种占比大幅下降,三至五年期债券占比补充增加。 “这种结构优化,使得债券融资供给与科技创新企业研发转化周期更好匹配,让企业能够将稳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技术研究上,同时降低短期债务续签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开放研究院研究员辛伟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债发行步伐明显加快自10月底以来。其中,10月22日单日最大发行量达到169.5亿元,当日发行数量达到17只,这表明市场对科技债的认购和配置能力不断增强。华鑫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科创债券可以拓展科创企业中长期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准确性。随着投资者群体多元化,科创债流动性有望增强,引导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做市和指数化产品,推动高收益科创债市场形成。尹瑞哲表示,当前的科学技术和发展水平创新债券市场呈现出三个主要趋势。一是发行人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鼓励规模扩张。其次,更大的交易流动性和更多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将形成良性循环。第三,较低的收益率和利率差异鼓励了结构性机会。科技债支持政策续签随着当前债券市场环境的落实和整体改善,科创债有望成为信用债市场的重要增长支柱。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